粤港澳同关注儿童情绪问题,搭建“家-校-专家”支持系统
2024-07-23 

本刊记者/吴

通讯员/简倩如

 


孩子的情绪难以捉摸,常有“蛮不讲理”的行为,让大人招架不住?

实际上,孩子的种种行为都可能是“情绪密码”,不仅需要老师、家长用心去解读,有时还需要专业人士帮助辅导。

7月14日,由广州南沙港澳合作促进中心、悦明健康管理(广州)有限责任公司、粤港澳青创基地、香港全人情绪健康学会以及博如健康合作举办的“广州南沙2024儿童情绪健康学术交流会”在南沙顺利举行。会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医学和教育界专家学者、教育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为儿童情绪健康问题出谋划策,为南沙与港澳在相关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1721720973624592.jpg

广州南沙港澳合作促进中心代表

与出席专家合影

(图/主办方提供)

 

撒泼打滚的背后,是难以表达的情绪


孩子一言不合就闹脾气,有的还会摔东西、打人。对此,一些家长只会将它归结为孩子不懂事、太调皮。

然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小儿科、家庭医学)、全人情绪健康学会专家委员会荣誉主席陈达医生提醒,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问题:“情绪是正常人生活中对人和事的一类‘反应性感受’,无所谓好或坏。但当情绪持续困扰我们,且影响身体健康时,便成为了情绪病,需要接受专业帮助。小朋友也是如此。”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很难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常只能通过行为释放,有时还会出现身体症状。

香港田景邨浸信会吕郭碧凤幼稚园副校长陈宝媚就介绍了这样一则案例——

有一名小朋友很暴躁,常在校园里乱跑,推倒东西,还会咬、打同学和老师。老师与家长深入沟通后才得知,这名小朋友一直由保姆照顾,保姆辞职后,孩子失去安全感,才变得愈发暴躁。

经医生诊断,这个小朋友还存在对立违抗障碍,这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心理障碍,也是小朋友攻击性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

 

1721721004283316.png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小儿科、家庭医学)、

全人情绪健康学会专家委员会荣誉主席

陈达医生为交流会致辞

(图/记者吴啟荃拍摄)

 

孩子的情绪,是家庭情绪的折射


家庭孕育了孩子,更是孩子情绪的土壤。

黄叶仲萍博士系香港宏恩基督教学院教育及心理学院副教授兼系主任、全人情绪健康学会专家委员会荣誉顾问,从事家庭治疗多年,她指出,大部分孩子的特殊情绪或行为背后,都能在家庭中找到原因。

曾经有一个孩子,每天早上八点半就会发烧,没办法正常上学,家长束手无策。

黄博士耐心询问后才知道,孩子的父母关系紧张,妈妈也与校方有矛盾,导致孩子情绪紧张。原来,孩子每天准时发烧,是潜意识里想要以此和爸爸、学校对抗,来保护妈妈。

黄博士说,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和老师、医生一起找出背后的原因,尽力去面对、去化解,而不是掩耳盗铃,不承认孩子的情绪问题。

孩子与大人(包括家长、老师等)之间的依附关系(又叫依恋关系),本就对孩子的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这种依附关系,不仅塑造了他们的性格特质,还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1721721039463184.png

香港宏恩基督教学院教育及心理学院系主任、

全人情绪健康学会专家委员会荣誉顾问

黄叶仲萍博士介绍“依附关系的类型”

(图/记者吴啟荃拍摄)

 

黄叶仲萍博士介绍依附关系的四种类型——

【安全型】

通常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父母就会在身边。

这种安全感使得孩子们在面对新环境和挑战时更加自信、乐观。他们善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情绪稳定,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回避型】

从小经历过拒绝、苛责、忽视,觉得自己的需求不被重视,渐渐学会了独立应对问题。

然而,心里一直有着深深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焦虑、抑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冷漠、疏远,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焦虑型】

儿时感觉照顾者的回应断断续续、甚至没有,无法确认自己是安全的、被无条件爱着的。

长大后容易情绪敏感,患得患失、“恋爱脑”,因为害怕被抛弃,有很强的控制欲。


【混乱型】

童年时期经常遭到忽视或遭不良对待,对亲密关系产生抗拒,与父母关系紧张。

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亲密关系既渴望又恐惧,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容易情绪失控,难以维持长久的关系。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内科学系风湿及临床免疫学讲座教授、全人情绪健康学会专家委员会荣誉顾问刘泽星教授,则以医生治疗病人来比喻处理孩子潜藏的情绪健康问题——

“对于疾病,预防胜于治疗;情绪健康,同样重在预防。”

尽早发现孩子的情绪健康问题,并能尽快介入、评估、处理,从而在他们成长的黄金期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这个黄金期,可以说就是幼儿园时期。幼儿园阶段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不能自如控制各种情绪,非常的情绪化,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像脱缰的野马,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伤害,更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

 

构建“家-校-专家”金三角,助力成长


陈达医生介绍:“近年来,每5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在一生中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情绪病的困扰。”只有耐心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包容的成长空间。

多年来,港澳地区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投入,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学校请专业机构人员到校,对有特殊行为和情绪的孩子进行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尽量跟上同龄人的节奏,而不是无奈脱离正常的成长轨迹。

例如,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现行的政策,六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可通过社会福利署服务得到训练和照顾。

在保持正常上课的情况下,专业人员会到校为孩子做训练和辅导,定期评估并向老师汇报情况,并给家长讲课,教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助孩子舒缓情绪。

由此,逐渐形成了“家-校-专家”的支持系统,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有的学校甚至特地将办公室改建为活动室,还成立专门的成长小组,为孩子建立“情绪档案”,定期评估孩子的情况。

如澳门海星中学幼稚园,即设立了辅导处,组建危机和融合教育小组,为师生提供培训和支持,将认识情绪、情绪管理、关爱他人等内容融入到日常游戏、绘本中。

香港玛歌瑞特国际幼稚园自2018年起,注意到部分学生需要支持,于是迅速与专业团队博如健康携手开展“儿童特殊行为早期辨识服务先导计划”,帮助很多特殊行为儿童找到情绪问题的根源并逐一解决,经过医学评估以及量身订制的成长课培训,不少孩子顺利升入小学。

 

一线教育工作者接受“四早”培训


悦明健康总顾问、博如健康总监简倩如老师还指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接受情绪“四早”培训。

“四早”,即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早发现、早辨识、早介入、早评估。其推行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否获得足够的培训。

简倩如表示,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应只是成绩,还应重视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充分、专业的培训,能够帮助老师认识、处理儿童及青少年的情绪,分辨启动“家-校-专家”的时机,以掌握干预黄金期,帮助孩子拥有情绪健康的正向成长。

 


上一篇   |   下一篇
扫  码  订  阅  杂  志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粤ICP备08029395号-1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08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