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脑梗后全身瘫痪,科技助她再次链接世界
2024-05-20 

记者/吴啟荃

通讯员/简文杨、罗炜

 

眼不能视、耳不能闻、口不能言、腿不能行的生活,健全人很难想象。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6.3%,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6个人需要社会的特别关注和帮助。

怎样才能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要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

适逢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正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不少医疗机构在不断尝试,如何充分利用科技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康复医学科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突然的脑梗,她只剩眼睛能动


华云(化名)曾经是一名空乘,婚育之后,想要多陪伴家人,华云转行做了自由职业者。

本想一家四口和乐融融,没想到2018年7月的一天,她突然全身无法动弹、说不出话,紧急送医后发现竟是脑梗。

令人难过的是,华云脑梗的位置是在脑桥基底部,导致大脑与身体肌肉的信号传递被切断。也就是说,华云丧失了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导致四肢瘫痪,甚至面部肌肉和眼睛以下的肌肉也无法控制。

但大脑的其他部分,特别是负责意识和认知功能的大脑皮层,仍然保持完好。这意味着华云有正常的意识和思考能力,但只剩下眼睛能正常活动,头也只能轻微动弹。

医生说,这就是“闭锁综合征”。

这个病的发生率虽然不高,可一旦降临,整个人将失去所有行动能力,对个人和家庭都是巨大无比的打击,而且以华云的情况,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恢复。

全身上下只有眼睛和头能动,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但无法用言语表达,这该有多痛苦!

瘫痪后半年多,华云整天只能躺在床上,醒来就望着天,看着家人和护工为她擦洗清理,任由医护人员来治疗,看着父母从老家赶来照顾,但又因为年迈受不了操劳而离开。

虽然不能表达,但丈夫能感觉到她的心情非常低落。

有几次因为长时间卧床,没办法及时排痰,华云得了肺炎,但因为说不出来,等到发现发烧反复,家人才急忙将她送医。

辗转多个医院,华云被“搬来搬去”时发生骨折了,也只能忍到医院检查身体时才被发现。

华云的丈夫对她不离不弃,但苦于不知道华云需要什么,很难给她更细致的照顾。

几经打听,2019年丈夫带着华云来到中山六院康复科,希望想办法能让她表达。

 

借助VR、眼控鼠标、摩斯密码,

她能“说话”了


当时,VR体位感应和眼控鼠标才刚刚兴起不久,康复科主任王于领和李娴医生衡量了华云的情况,决定一试。

尝试借助头部运动和眼睛移动来控制鼠标后,华云写下了第一句话,让家人大惊失色。

这句话是:“我想死”。三个字背后的无尽委屈和痛苦,任何人都无法感同身受。

一开始家人非常担心华云能表达之后,情绪会不会受到刺激而恶化,会不会说出更极端的话。

李娴医生却说:“能表达情绪,发泄出来并非坏事,更有助于心情的平复,可以慢慢开导、说服她配合治疗。”

由于用头部和眼睛操作鼠标难免疲惫,医生又想到教会华云用摩斯密码来拼写字词,这样也能与医生表达情绪和需求。

摩斯密码是一种通过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和数字的电信码,例如:快速眨眼1次再紧闭眼睛,就是字母A;紧闭眼睛1次再快速眨眼3次就是B

果然,有了交流的出口,华云每天能与家人和医生沟通,及时表达情绪和身体的不适,还能自己上网看视频等等,人也渐渐变得开朗了。

王于领主任指出,未来有望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对患者大脑活动状态或意图进行解码,提高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效率,还可能借助环境控制系统,让患者能通过眼控,在家中自行开关灯、开关窗帘、接听电话、开关电视等,将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科技助残,康复科一直在路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山六院康复科一直在引入更多高科技的智能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康复训练方式,为残疾人带来更多功能替代方案。

例如通过体位感应及VR设备进行象棋、射箭等游戏,辅助精准评估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通过体位转移机,帮助偏瘫患者变换体位,既能节省人力、保护患者安全,还能配合辅助训练起到恢复肌力的作用;

通过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行走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通过读取人的大脑信号帮助失去肢体或瘫痪的人士控制外部设备,如假肢或计算机界面,使其恢复部分功能

智能轮椅配备有先进的导航系统和传感器,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物,甚至能够爬楼梯,等等。

王于领主任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技术革新不断涌现,我们相信越来越多患者和残疾人会从中获益,也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

 

1716209106440078.png

1716209064923577.png 

患者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1716209040474584.png 

体位转移机

 



扫一扫手机分享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加入我们                       科普文章投稿


扫码订阅杂志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粤ICP备08029395号-1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08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