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良鸣,系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系教授、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廖八根,系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
幼儿,一般认为是6、7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及发育情况受限,不建议以跑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同时也不应在此时强迫孩子发展专项的运动项目。
运动不当,孩子长不高
跑步是一种重复性运动。人跑步的时候,双腿反复抬起、着地,类似于一种连续的跳跃运动。而反复跳跃,会对孩子的骨骺产生冲击。
如果没有得到缓冲,这种冲击会使得腿部长骨的骺端过早钙化,提前闭合,导致小孩长不高。如果孩子本身就喜欢跑跑跳跳的,可以为孩子准备有一定软度和弹性的运动鞋。
等孩子上学后,可以开始耐力跑(慢跑)训练,每次跑一两千米,跑10~20分钟,这个量就够了。但一个星期,最好保证跑3次以上。但最好让他的专业的跑道(塑胶跑道)上练习,因为跑步毕竟是一个冲击性的动作,在跑步过程中对膝关节、踝关节的冲击力,可以达到体重的五六倍。
青春期后,再来马拉松
如果希望孩子以跑步为专长,至少要等到十四五岁。
因为小孩子的心脏功能、肌肉发育都还不是很完善。肌肉一般要到青春期,12~14岁之后才会发育得比较好,前面的时间主要是长骨头。例如很多青春期前的小孩,长得很高但是很瘦,就是因为肌肉还没发育得很好。所以他们承受的负荷不能太大。
而且,小孩子身体过热时往往自己不觉得热,且体温调节能力也比较差。跑马拉松,如果体温调节能力不行,就容易出问题。
对于幼儿,游戏即锻炼
对于幼儿来说,玩游戏(滑滑梯、抓迷藏等)的运动量基本上是足够的。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既能运动,同时也与人打交道,这可以锻炼他的其他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而且,游戏中的跑动,并不是单一的抬腿、着地,还有停止、转身等动作,这对孩子的灵敏和协调能力也有好处。